近日,北京市將于明年實現城鄉低保并軌的消息著實吸引眼球。 北京市日前正式印發《北京市農村經濟薄弱地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涉及北京7個區縣的430個村被列入規劃區的低收入村,按照《規劃》要求,到2020年,規劃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要比2013年翻一番,人均純收入年增長速度10%以上。其中,在社會保障方面,《規劃》將重點推進的正是到2015年實現低保標準城鄉并軌。 所謂低保,正是最低生活保障,是針對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保障對象發放一定生活保障的制度政策,其肩負著兜底社會保障職能的使命,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之一。 然而,在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以及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背景下,原本應不分差別承擔并提供13億中國公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政策卻走上了城市、農村兩道政策軌跡。 這其中,既有城鄉社會二元制結構的原因作祟,亦有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存在的無奈,然而,促進城鄉低保水平和標準的共同提高,實際上早已成為我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由此,制定無差別化的低保政策勢在必行。值得肯定的是,各地在制定和執行城鄉低保政策時,早已在申請條件和辦理程序上逐步實現統一,與此同時,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特別是伴隨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幅度普遍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長幅度的客觀事實,城鄉低保并軌已經具備了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 以北京市為例,與2013年相比,2014年城市低保標準從家庭月人均580元調整為650元,上調70元,調整幅度為12.07%;農村低保最低標準從家庭月人均460元調整為560元,上調100元,調整幅度為21.74%。城鄉低收入家庭認定標準從家庭月人均740元調整為850元,上調110元,調整幅度14.86%。 誠然,歷年低保標準的調整都是基于居民基本食品費用支出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費用支出為基礎進行測算,并綜合考慮了物價上漲等因素得來的,而每一次城鄉居民低保標準的調整都將進一步縮小城鄉低保標準差距,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力度,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 此外,根據民政部工作的有關要求,各地在每一年度都會制定當年的民政工作要點,而不斷提高農村低保占城市低保水平的比例,正是不斷縮小城鄉低保差距要求的具體落實。不難推斷,城鄉低保并軌未來將是大勢所趨,而北京明年超前實現這一目標,無異于在全國率先填平了兜底社會保障政策的溝壑,意義堪稱示范 |